劇集市場在年末井噴,各平臺拿出S+級大劇為2021年收官。在一眾明星陣容、有IP基礎的大制作當中,一部小而美的原創(chuàng)劇集《愛很美味》突出重圍,從口碑和話題度來看,算得上是小爆款。
從類型來看,《愛很美味》是一部愛情輕喜劇。主人公是三個性格迥異的三十歲女性,她們各自的人生遭遇了一些小問題,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實現了成長。從故事梗概來看,它的結構與市面上風行的女性群像劇并無二致,但在人物塑造和風格基調上的別出心裁,給觀眾帶來區(qū)別于以往的新鮮體驗。
自十多年前《粉紅女郎》《好想好想談戀愛》開始,女性群像劇的創(chuàng)作幾乎從未間斷,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部現象級熱播劇。特別是近些年,隨著女性思潮涌動,與時代風貌保持緊密步調的劇集市場,無論是制片公司還是各個平臺都鉚足勁發(fā)力女性題材。
不過,從數量來看,女性題材變多了,但真正能夠俘獲目標觀眾女性的作品卻較為罕見。即便是一些成為爆款的劇集當中,也會出現一些指向陳腐觀念,令人感到不適的情節(jié),致使劇集偏離所標榜的高揚女性獨立旗幟的初衷,新瓶裝舊酒,觀眾品到最后才發(fā)覺,不是自己想要的滋味。女觀眾究竟愛看什么樣的女主角,成了創(chuàng)作者頭疼的問題。
令人欣喜的是,今年多部女性向的劇集中,創(chuàng)作者的意識終于趕上了觀眾前進的腳步。比如《我在他鄉(xiāng)挺好的》與《愛很美味》,一開始熱度低迷,到完結時獲得出圈的討論,皆因為它們從套路卻安全的女性題材劇中走出來,塑造了一群不完美但可愛的女性:她們都是普通人,出生在普通的家庭,經歷著普通的挫折。在看似平靜如水的普通生活中,亦有激蕩人心的波瀾壯闊。
貼地飛行
三年前,《愛很美味》曾被某平臺婉拒。拒絕的理由是劇本不夠“甜”,愛情懸浮,情節(jié)平淡。按大數據測算,在市場上沒有成功的潛質。在選角上,主創(chuàng)對流量演員的排斥也成為項目被拒的原因之一。不過,在甜寵劇風靡熒屏、流量明星一呼百應、強情節(jié)鎖定注意力的劇集市場,平臺在當時的判斷或許并非武斷。
劇中一開始,便借著王菊飾演的平臺副總夏夢的口吻,發(fā)出劇集創(chuàng)作者的普遍焦慮:“現在觀眾的耐心度是很低的,你看看咱們平臺去年的大數據,35%的用戶在第一集第七分鐘就棄劇了。”
按照大數據編排劇情,成了一種通行的策略,它能降低創(chuàng)作的風險,也洞悉什么樣的橋段能在瞬間起作用。這也回答了為什么女性向題材劇集里的橋段總是如此雷同,是因為那些類型化的人物設定、簡單粗暴的情節(jié)總是生效:比如“傻白甜”的主角深陷困境會讓人感到自憐,浪漫夢幻的愛情關系會讓人抽離現實感到安全,絕地反擊一路開掛會讓人產生“復仇”的快感。不過,觀眾的口味并非一成不變,反復用同樣的手段刺激,總會有一天會讓觀眾感到疲憊。
“甜寵劇雖然是主流,但每部劇都這么甜,不怕觀眾齁?”“為什么女性的反擊總要依靠更強大的男性?”仍然是借夏夢之口,《愛很美味》巧妙地和觀眾站在一起,吐槽電視劇中同質化的情節(jié),也如同姐妹一般,拉近觀眾與劇中人物的距離。
實際上,作為愛情喜劇的《愛很美味》并沒有將“甜”拒之門外。它也營造了一個夢幻世界,這個夢幻世界有著現實的肌理,人物的行為也遵循現實的邏輯,最終讓這個粉色的氣球不至于飛出外太空,而是平衡著夢境與現實的比重貼地飛行。
在營造現實感方面,劇中對后疫情時代的速寫能夠讓人感到親近,比如口罩、安全距離、視頻會議、核酸檢測都化成了令人感同身受的詼諧劇情,這些寫實的設定能夠讓觀眾產生代入感,認同自己與劇中主人公身處同一個世界,進而更快地進入他們的生活,與他們的遭遇和命運共情,并得到來自主人公的如朋友一般的情感慰藉。
不完美也值得被愛
也正是因為《愛很美味》中散布著諸多關于浪漫愛的夢幻橋段,令一些批評的聲音認為該劇只是披著女性主義的外衣,點出了一些女性困境,面對職場或是家庭的阻撓,其反抗的行動卻是疲軟的,對世俗觀念的挑戰(zhàn)也是微弱的,里頭的女人仍然周旋于不同的男性之間,其中還不乏純情癡心的富二代。導演陳正道曾在采訪中坦言,對于一些社會話題,希望觀眾能夠啼笑皆非地看,都市喜劇,無法承載太多現實主義的探討。
都市喜劇大多是輕盈的,對千禧一代的電視觀眾而言,這種形式并不陌生。作為觀眾的創(chuàng)作者也曾被這樣的劇集所滋養(yǎng)。編劇沈洋提到自己初到北京的孤獨經歷,日常排遣寂寞的方式,就是每天下班回家打開《老友記》《欲望都市》和《實習醫(yī)生格蕾》,和里面的角色一同笑淚:“感覺他們就像是自己身邊的朋友一樣,雖然各有各的缺點,卻都會用一顆善良真誠的心,去面對這個亂糟糟的世界。”陳正道也有相似的感受,去年疫情困在家中,重溫《老友記》《摩登家庭》《欲望都市》,有與老朋友重逢的感動,這也讓他意識到,越是在非常時期,人們越需要快樂和溫暖,去撫慰內心的恐慌和焦慮,于是他決定重啟一度曾被拒絕的《愛很美味》。
創(chuàng)作者對觀眾的尊重,即意識到即便作為大眾娛樂和流行文化的劇集,亦有人文關懷的責任。出于平衡風險的考量,很多劇集在安全模式下創(chuàng)作,或是在快餐時代炮制著一些能在短視頻平臺挑動情緒的片段,卻不考慮整體劇情的和諧。但一段時間后,這些內容會被迅速遺忘。而那些多年之后,仍然能夠帶給觀眾常看常新感受的劇集,皆是因為它們曾用心塑造了一群真實可愛的人,他們共同傳遞的善意和美妙,給孤獨的觀眾帶來如同友情般的心靈慰藉。
如果說《愛很美味》與同類型女性群像相比有什么進步的地方,那就是塑造了一群不完美但值得被愛的人。高適配度的選角,也是該劇對觀眾胃口的關鍵原因。李純、張含韻、王菊飾演的三個女性,她們不必精致光鮮,不必智慧過人,不必能力超群。她們的成長不是翻天覆地,也不是披荊斬棘,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甚至微弱的震動。
她們的全部努力,不過是完成了普通的生活。比如,一個糾結的人決定忠于夢想,一個懦弱的人決定學會勇敢,一個好強的人決定接納脆弱。這讓主人公最后的宣言更有力量:“我們女人真的不可能一生順暢。女人下定決心那一天,就是她最美的一天。”
關于我們| 聯系方式| 版權聲明| 供稿服務| 友情鏈接
咕嚕網 www.mduo.com.cn 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Copyright©2008-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-15 營業(yè)執(zhí)照公示信息
聯系我們: 98 28 36 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