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目前來看,人類是唯一明白性和生育之間關系的動物。我們清楚一次性行為會在9個月之后產(chǎn)生結果,因此,我們能夠追溯自己的親緣關系,從而擴大我們的人際網(wǎng)絡。人類也明白死亡的必然性——人必有一死。也許正是因為感知到時間流逝的不可逆性,再加上我們對過去的認知和對未來的預知,人類有了追求生活目標的欲望。對人類來說,生活不僅僅是為了生存,我們渴望了解萬事萬物的客觀真理。對于生育原因和死亡必然性的認識能夠長期持續(xù)地推動人類進化。人類掌控著時間,這意味著人類擁有了歷史。”
《人類進化史:火、語言、美與時間如何創(chuàng)造了我們》中的這段文字,詮釋了一個道理: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(qū)別,在于人類有“生活”,而不僅僅是生存。也正因為“生活”,促使人類不斷進行各種發(fā)明。即使是那些客觀存在,也在人類的發(fā)明中成為一個日常概念,時間便是如此。
在地球的漫長歷史中,人類的存在極為短暫。40億年前,生命在地球上誕生,20萬年前,人類才真正開始出現(xiàn)??删褪窃谶@短短的時間里,人類從一群簡單的覓食者進化為支配地球的力量。是什么讓人類擺脫了其他物種的命運,走上一條新的道路?人類的獨特之處是什么?這些獨特之處如何改變了人類自己,又如何改變了人類與環(huán)境之間的關系?
曾憑《人類世的冒險》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的作家加亞·文斯,在《人類進化史》中給出了四個關鍵驅動力作為答案:火、語言、美和時間。
在傳統(tǒng)觀念中,人類的改變源于認知革命。加亞·文斯則通過考察群體遺傳學、考古學、古生物學、人類學、心理學、生態(tài)學和社會學,創(chuàng)造性地提出人類是基因、環(huán)境和文化三者共同進化的獨特產(chǎn)物。正如書中所言:“人類真正的非凡之處,并非在于我們是擁有強大的工具的聰明的黑猩猩,而在于我們成了所有外在事物的設計師,也創(chuàng)造了我們自己。”
加亞·文斯將人類定義為超級有機體,也就是“全能人”。火、語言、美和時間四個因素的相互交織造就了人類的與眾不同,解釋了全能人的各種行為。
作為地球的產(chǎn)物,當人類開始改變環(huán)境時,就開始了一次又一次自我超越。加亞·文斯將基因進化、環(huán)境進化和人類進化統(tǒng)稱為“人類進化三位一體”。這三者之間互相強化,基因的變化推動物種的演化,物種同時使得環(huán)境發(fā)生變化,而文化又是人類適應環(huán)境的方法之一,在環(huán)境發(fā)生變化之后,文化也將隨之變化。人類的文化具有累積性,這又帶來環(huán)境和基因的變化。在這個人類反復經(jīng)歷的循環(huán)模式中,火、語言、美和時間四大因素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。
火將人類從能量的禁錮中解放出來,使得人類突破動物的局限,獲取神奇且豐富的體外能量。古希臘人就認為,火賦予人類神一般的力量,讓人類凌駕于自然?;鸩粌H使人類可以抵御食肉動物侵襲和寒冷折磨,還使得人類可以通過熟食更有效地獲取熱量、提高身體素質。也正是因為適應了這些生活方式,讓人類的身體結構和行為方式也發(fā)生改變,具有更強適應性,并演化為最高效的狩獵者,人類社會結構也隨之演變得越發(fā)復雜高效。
《人類進化史:火、語言、美與時間如何創(chuàng)造了我們》
[英] 加亞·文斯 著 賈青青 等 譯
中信出版集團
但書中重點鋪陳的并非這些人人皆知的歷史,而是強調掌握生火和其他技術的過程,是人類成員協(xié)作和數(shù)代人無數(shù)次模仿的集體智慧共同促成的。而這種集體智慧,正是人類最大的倚仗。“人類祖先會用火,進而學會了烹飪,這對于他們來說已經(jīng)是一種徹底的變革。通過烹飪,人類獲得的能量翻倍,同時減少了能量流失。由此,我們不僅成為一種靈長類動物,而且還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物種。我們不再只是調整自己去適應環(huán)境,還會主動改變環(huán)境來適應自己的需求。”
語言使得人類能傳遞復雜的信息,是人類進化出的重要生存技能。有人認為,人類的智力高于其他物種,但實際上未必如此。大象可以記住40年前去過的水源,獼猴會從1公里外搬來石頭砸堅果,它們在智力上與人類并無明顯差距。人的“聰明”更多是因為人類可以通過語言,在群體幫助下學習其他物種不具備也無法學習的知識。
約5000年前,人類還發(fā)明了文字,可以儲存和傳播大量信息。通過語言和文字,人類可以講述故事、表達思想、傳遞信息,從而建立信息累積,推動文化進化。人類文明的各種創(chuàng)造,都是基于文字記載。
文字記載的具象呈現(xiàn)是“故事”,人類進化出了故事,將其作為認知世界的工具。如加亞·文斯所言,在人類的發(fā)展過程中,通過講故事的方式,能夠將一些重要的生存經(jīng)驗、積極的思想理念一代代地傳承下去。“故事塑造了我們的思想、社會,甚至改變了我們和環(huán)境的互動。故事拯救了人類……故事是文化的記憶庫,有助于我們理解、組織、分享和儲存真實的信息。”
澳大利亞原住民可以作為“故事拯救人類”的“經(jīng)典案例”。冰川時代嚴重影響了澳大利亞的氣候與環(huán)境,使得大量哺乳動物滅絕,人口也驟降。原住民的人丁凋零持續(xù)達上千年,加上環(huán)境極為困苦,人類基因庫沒有得到及時更新,甚至有毀滅性基因突變悄悄混入,導致人類身體素質下降。按照常理,澳大利亞很可能出現(xiàn)人類滅絕,但結果卻并非如此。
澳大利亞原住民拯救自己的方式便是講“故事”。通過口述故事,將人們有機串聯(lián),每個原住民部落都有自己的故事,記錄各種行為準則、禮節(jié)、祖先等,同時承載了大量生存信息,包括水源、食材等。
看起來有點“虛”的美,也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推動力。相比其他動物,人類可以構建各種美的事物,比如珠寶首飾、衣服,還有宏大的建筑乃至城市。“美”來源于主觀構想,并非客觀存在,但也正是它的象征意義,使得人類可以通過共同的價值觀、信仰、同情心及其他情感,構建合作型社會。
更重要的是,美可以推動生產(chǎn)力??脊虐l(fā)現(xiàn)中出土的項鏈等飾物,就說明了古代人類對美的追求,而且這種追求改變了社會的生產(chǎn)關系。飾物不僅僅是裝飾品,它還有巨大的象征意義,可以體現(xiàn)身份、地位和不同文化,也體現(xiàn)了人類的追求。畢竟,“人類內(nèi)心對美充滿渴望,并希望利用有一定意義的實物,在視覺上直觀地表達自我。對美的渴望帶領著人類從蠻荒的部落文明走向原始的物物交換時代,進入穩(wěn)定的農(nóng)業(yè)文明時期。”
人類對美的渴望,在視覺上直觀表達自我的渴望,使得一座座紀念碑在世界上建起,象征著巨大的力量。其中,最終極的形式便是城市。換言之,每座城市都是一座人類的紀念碑。
時間作為一種客觀存在,塑造了人類對現(xiàn)實世界的獨特體驗。原始人就已經(jīng)開始根據(jù)晝夜和星體判斷時間,用自己創(chuàng)造的方式來記錄時間、使用時間。也正是時間這一概念,有效地幫助人類理解世界。人類對時間的測量越精密,就意味著人類文明走得越遠,到了工業(yè)社會,人們已經(jīng)習慣對時間進行嚴格把控,也“只有通過掌控時間,我們才能創(chuàng)造出精細復雜、順序嚴謹?shù)募夹g以及層級分明的社會結構和語言”。
當然,不管是火和語言,還是美和時間,本質上都是人類群體生存的呈現(xiàn)。書中寫道,“人類一直以來依靠社會群體生存,利他行為構建了社會的凝聚力。我們的群體越強大,在和其他群體的競爭中就能表現(xiàn)得越好,這樣我們每個人的生存概率就越高。對人類基因存續(xù)十分重要的不是競爭,而是合作。”
也就是說,合作是人類的一種天賦,成為大家默認的行為模式,是漫長進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(huán)。也正是在合作中,人類得到了火,發(fā)明了語言,發(fā)現(xiàn)了美,定義了時間,還有其他所有一切。
關于人的進化,除了《人類簡史》還有其他故事和觀點:
《自私的人類:人類如何避免自我毀滅》
[英]尼古拉斯·P.莫尼 著
北京聯(lián)合出版公司/好·奇文化2021年8月版
《人類的旅程:基因的奧德賽之旅》
[美]斯賓塞·韋爾斯 著
中信出版集團·見識城邦2019年10月版
《人類六萬年:基因中的人類歷史》
張振、李輝 著
文化發(fā)展出版社2019年9月版
《人類起源的故事:我們是誰,我們從哪里來》
[美]大衛(wèi)·賴克 著
浙江人民出版社·湛廬文化2019年6月版
《我們?nèi)祟惖倪M化:從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》
[英]亞歷山大·H.哈考特 著
中信出版集團·新思文化2017年10月版
《DK人類進化圣典》
[英]愛麗絲·羅伯茨 著
電子工業(yè)出版社2015年4月版
關于我們| 聯(lián)系方式| 版權聲明| 供稿服務| 友情鏈接
咕嚕網(wǎng) www.mduo.com.cn 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Copyright©2008-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-15 營業(yè)執(zhí)照公示信息
聯(lián)系我們: 98 28 36 7@qq.com